肱骨小头骨折

肱骨小头骨折

概述:肱骨小头骨折是少见的肘部损伤,约占肘部骨折的0.5%~1%。成人多发生单纯肱骨小头骨折,儿童则可发生合并有部分外髁骨折的肱骨小头骨折。该骨折易误诊为肱骨外髁或外上髁骨折。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无相关资料。

病因

病因: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肱骨小头位于肱骨下端桡侧,向前方突出的圆而光滑的结节。当肘关节屈曲时,桡骨小头在其前关节面上旋转;在肘极度屈曲后,桡骨头的边缘恰抵肱骨小头上方的桡骨头窝内;伸直时,桡骨头则在肱骨小头下关节面旋转。跌倒后,肘关节轻度屈曲,外力沿桡骨传到肘部,桡骨头就像内燃机的活塞向上运动,而将肱骨小头撞下。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损伤后,肘部肿胀和疼痛。肿胀多发生在肘外侧和肘窝部。疼痛和压痛部位限在肘外侧或肘前侧。肘关节伸屈活动受限,尤其屈曲90°~100°时,常发生肘部疼痛加重并有阻力感觉(图1)。
    Ⅰ型  完全性骨折(Hahn-Steinthal骨折),骨折块包括肱骨小头及部分滑车。
    Ⅱ型  单纯肱骨小头完全骨折(Kocher-Lorenz骨折),有时因骨折片小而在X线片上很难发现。
    Ⅲ型  粉碎性骨折,或肱骨小头与滑车均骨折且二者分离。
    Ⅳ型  肱骨小头关节软骨损伤。

并发症

并发症:无相关资料。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X线表现常有特征性,前后位X线片有助于判断合并的滑车骨折块大小,但只有侧位X线片才能反映此种损伤的特征,其典型的表现是出现“双弧征”。但若侧位X线片有轻度倾斜,肱骨远端就会遮盖骨折块,导致漏诊。必须仔细观察正侧位X线片,方可确诊。因骨块包含有关节软骨,故X线片不能反映其真正大小,实际骨折片要比X线片所显示的影像大得多。有的肱骨小头和滑车同时发生骨折,若骨折片移位与肱骨下端重叠,易疏忽漏诊。可行CT扫描检查和三维结构重建以确诊。

诊断

诊断:外伤史,损伤后,肘部肿胀,疼痛明显,一般多发生于肘外侧和肘窝部。疼痛和压痛部亦在肘外侧或肘前侧。肘关节伸屈活动受限,尤其90°~100°时肘部疼痛加重并有阻力感。X线检查能显示骨折及分型。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治疗

治疗:无移位的肱骨小头软骨损伤或裂纹骨折,可仅用石膏托固定肘关节于90°位3~4周,对有移位者,应先试行手法或撬拨复位;失败者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手法复位  助手维持患肢在伸肘位或伸直内翻位,术者用拇指扣住骨折片向下推挤回原位。成功后于屈肘90°位,用石膏托或小夹板制动3~4周。
    2.经皮撬拨复位  闭合复位失败者,可在麻醉后用克氏针在肘前上方肱二头肌外缘穿过皮肤及肱肌达骨折片,在X线荧屏监视下,调整针尖位置使其抵住骨折片的前上方,向下推挤骨折片复位。成功后用石膏托于功能位制动3周。
    3.切开复位内固定  适用于移位骨折上述手法失败者。手术采用肘关节外侧或前外侧入路,显露骨折端,清除积血辨清骨折块各个方向后,将骨折片推向原位,关闭切口前观察一下,若屈肘时,桡骨小头浅凹形关节面能保持骨折片稳定,可不用内固定。骨折整复稳定性差者可用细钢针由外前方向后内方固定,术后用石膏托固定3~4周,拔除钢针进行功能锻炼。骨折片较大的也可从肱骨外髁背侧用松质骨螺丝钉做内固定(图2),注意钉尖不能透过关节软骨面,因螺钉固定坚强可靠,故术后3~5天即可开始进行功能锻炼。
    4.骨折片切除术  骨折片较小不易固定,可早期摘除骨折片,以利关节活动,陈旧性移位骨折凡阻碍屈肘活动者应切除骨折片或切除桡骨头,以防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引起疼痛及功能障碍。

预后

预后:预后欠佳。

预防

预防:无相关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

Copyrights 2005-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